章子怡再次激活公眾對“演員”的認知

韓浩月

因為一檔名為《演員的誕生》綜藝節目,章子怡最近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紅人,幾乎每一期節目播出後的次日,關於她在節目中的表現,就會被網友發到社交媒體上,引起一番爭議與討論。

有關章子怡在《演員的誕生》中的表現,最有代表性的一幕是,章子怡與劉燁翻臉,現場示范瞭什麼叫“殿堂級吵架”。有瞭這麼一次轟動效應,大大地鼓勵瞭節目組來炒作章子怡這個點。在後期的節目中,章子怡懟天懟地懟選手,表現得十分“囂張”,但卻越來越多地收獲瞭網友的喜愛,一個好強的、不服輸的、有原則的章子怡形象,在熒屏上逐漸被勾勒瞭出來——而曾經,這些特質卻是不少人不喜歡章子怡的原因。

曾幾何時,外國男友、碩大鉆戒、國際章等關鍵詞,一次次給章子怡帶來臺風般的襲擊,她的事業也因此沉沉浮浮。扛不住的時候,她用自己在《最愛》中飾演的身患絕癥的女主角來形容自己,“我就是琴琴”。

章子怡的形象回暖,發生於她成為母親之後。婚姻的穩電梯保養項目定以及母親的這個新角色,為過去飄忽不定的章子怡,註入瞭不少堅定的力量感。或正因為此,她才可以在《演員的誕生》中擺脫束縛,嬉笑怒罵形於色,隻因內心一片真。當一個人出於真誠而無保留地展現自己時,她一定會贏得喜愛與信任。

當然,除此之外,一名演員所必備的職業素養電梯維修費用,才是章子怡新形象得以成立的有力支撐。直白一點說,如果不是章子怡在節目中呈現出精湛的演技,用深厚的表演功力贏得瞭觀眾,那麼她在節目中所有的言行,照樣會引來臺風般的非議。

章子怡再次激活瞭公眾對於“演員”的角色認知。什麼叫“演員”?它可以是一種職業,用來養傢糊口,也可以是一種藝術追求,是精神價值的載體。衡量演員的表演水平,沒有特別清晰的標準,但觀眾懂得分餐廳菜梯辨什麼叫“渣演技”什麼叫“用生命去表演”。演員可以“合法地”通過飾演一名虛構人物,成功“變身”為另外一個人,這麼做的目的是讓觀眾感受到“不同的人生”。觀眾在優秀演員的身上,可以體察到命運之手的巨大力量,並感慨或贊嘆生命的豐富與匱乏。

隨著娛樂業的發展變化,以及受眾心態的影響,演員的職業定位開始變得模糊,人氣取代演技,成為衡量演員商業價值的最高標準。差演員、壞表演、劣質作品,甚至已經有壟斷市場的趨勢。在業界呼籲重視故事、重視表演的同時,理性的觀眾也開始意識到,規則缺失與標準模糊,正在毀掉給人們制造快樂的娛樂業。章子怡這次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人物,除瞭她在節目中傳遞出個人魅力之外,還有大環境的因素,她客觀上對演員職業的捍衛,成功地與大眾對娛樂業的真正需求實現瞭對接。“藝術至上,戲大於天”,這是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和副院長於是之提出的表演精神。老一代藝術傢的落幕,不讓這一表演精神失去繼承。
arrow
arrow

    n5e5y8wd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